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www.hninfo.org.cn 时间:2020月04月14日 [字体: 大 中 小 ]
1 杜仲产业链概述
1.1杜仲总体概述
杜仲属杜仲科落叶乔木,是我国名贵特有树种,生长期长,十余年方能开花结果,是世界珍稀树种,只有在我国中部少数山区才能见到天然野生杜仲。杜仲的叶、雄花、果实中富含改善细胞活力的核酸、抗癌作用强的绿原酸,其含量比其他植物高出十几倍。中国古代医药家对杜仲的认识与药用保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和明代医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都详尽记载了杜仲的药用与保健功能,杜仲无毒,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两部巨著都把杜仲列为中药上品,古往今来,是誉满中外的地道药材。
1.2 杜仲产业链现状
(1)杜仲种植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科院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杜仲种植面积约500万亩,杜仲种植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贵州、湖南、四川、湖北、陕西、河南、重庆、甘肃、安徽、江西等省、市和地区,江苏、广西、云南、山西、山东、河北、北京、新疆等多个省份也都引种成功。2011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我国主要杜仲种植省份的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国内杜仲种植资源基本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杜仲果园化种植资源只有河南灵宝地区的3万亩。湖南湘西、河南汝州、甘肃陇南等地区从2011年开始已大力发动和扶持企业和农户发展果园化杜仲种植,并分别建立了杜仲良种苗木基地,着手实施丰胶杜仲示范林工程。
(2)杜仲综合开发
杜仲综合开发主要是以杜仲皮、杜仲叶、杜仲籽、杜仲果壳等为原料,采用高新技术通过深加工提取杜仲胶、绿原酸、桃叶珊瑚苷等有效成分,从而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工等领域加以利用。目前,我国杜仲皮、叶、籽的标准提取物也陆续进入市场。由杜仲果壳、杜仲枝皮、杜仲叶等提取的杜仲胶,由杜仲叶提取的绿原酸以及杜仲茶,由杜仲雄花制成的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红茶,由杜仲籽油为主要成分的杜仲胶囊等产品已批量投放市场。杜仲综合开发是一项具有很好产业化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这一古老而有强大生命力的新资源,将会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3)下游市场
随着我国及日本等国对杜仲叶、雄花、果实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杜仲的药用保健价值已显示出极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杜仲及其系列产品以开始医药、保健品市场广泛应用。此外,杜仲还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食品、功能饲料、木材市场等领域。长期以来天然橡胶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日趋严重,利用杜仲开发新的橡胶资源已成为我国橡胶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杜仲功能型食用菌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杜仲叶及枝桠材等剩余物质,更重要的是向人民提供了一种新型健康食品;以杜仲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杜仲功能饲料已逐步应用到家畜家禽喂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杜仲木材则是制造舟车、高档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
本报告主要针对杜仲种植业,杜仲综合开发主要产品杜仲胶、杜仲绿原酸、杜仲雄花茶,杜仲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医药、保健品、橡胶、功能饲料、食品和木材市场进行重点分析。详细产业链情况见图2。
2 杜仲种植产业竞争态势
2.1 杜仲种植产业总体概述与经济效益分析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它既是我国名贵的木本药材用树种,也是世界上极少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优质天然橡胶树种,在地球上只有一属一种,广泛分布与于我国27个省(区、市),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根据科学研究,杜仲在第三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在第四纪冰川期来临时, 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失,只有我国中部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成为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因此,我国现存杜仲是地质史上残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中国是现存杜仲的原产地,民间称之为“中国神树”,科学研究者称之为“活化石植物”。杜仲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目前全国杜仲栽培面积约35万公顷,占世界杜仲种植总面积的99%以上,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经历第四纪冰川洗礼的杜仲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自然分布在我国亚热带长江流域和暖温带黄河流域的河南、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四川、甘肃、重庆、云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在自然分布区内无论是丘陵山区还是平原沙区杜仲均生长良好。杜仲在年平均气温9℃~20℃,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3%,pH值5.0~8.4的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引种到河北、北京、天津、上海、陕北、山西、宁夏、辽宁、吉林南部、新疆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福建北部等地均获得成功,其适生区地理分布垂直分布范围约在海拔50~2500米之间。
2.1.1 杜仲主要栽培方式
我国杜仲栽培模式包括,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矮林栽培模式、叶用杜仲栽培模式、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杜仲雄花园栽培模式和立体经营模式等。但是,由于杜仲传统取皮人药的利用方式和经营习惯,目前95%以上的现有林为传统药用林栽培模式,果园化栽培、雄花园栽培、叶用林栽培等新的栽培模式尚未在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
(1) 传统药用栽培模式
自然生长的杜仲,都能长成具有独立主干的乔木。由于杜仲长期取皮入药的利用特点,传统药用栽培模式在我国已沿用2000多年,主要栽培目的是培养高大植株,获得优质药材(杜仲皮),木材、果实、树叶等为副产品,一般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50~2500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在贵州遵义、湖南慈利、江苏南京、湖北郧西建立了多个杜仲药材生产基地(专业林场)。传统药用栽培模式对杜仲皮药材市场的依赖性强,杜仲产果量和产胶量低,综合利用范围窄,经济效益差。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杜仲皮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快速蹿升,从1988年国内杜仲皮市场价每千克20~30元,迅速提高到1994年的每千克100~200元。出口价格更是高达每千克60~80美元。
1996年杜仲皮价格暴跌至每千克5~10元,在1996~2012年的17年间,杜仲皮价格一直在谷底徘徊,基本维持在每千克8~20元的低价,经济效益的直线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杜仲栽培面积膨胀式扩大。全国杜仲栽培面积从1988年的约2万公顷迅速扩张到1995年的近40万公顷,8年时问扩大了20倍,资源无限扩张,杜仲皮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严重供过于求;
第二,杜仲皮市场容量和消费量有限。杜仲皮作为一种药材,其受众群体和市场容量都相对稳定,市场消费量相对有限;
第三,杜仲栽培模式和目的单一,利用价值有限。杜仲栽培模式单一,栽培目的仍然是取皮入药的单一用途,杜仲果实、杜仲叶、杜仲雄花等基本上没有利用。
在此期间,杜仲经济效益的下滑严重挫伤了林农经营杜仲的积极性,“皮贱伤农”也严重影响到杜仲主要产区林农的收入,在陕西略阳和贵州遵义等地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我国杜仲优化栽培模式研究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杜仲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特别是杜仲橡胶许多独特性能的发现及其加工工艺的重大突破、杜仲花粉食品的开发利用,杜仲叶功能饲料和功能型食用菌的开发等,使杜仲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宽,杜仲不再仅仅是一种中药材。杜仲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传统杜仲药用栽培模式综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已远不能满足杜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根据我国杜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杜仲果园化栽培、杜仲雄花园栽培、杜仲叶用林栽培等新的栽培模式,并进行了20余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第一,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以提高杜仲的产果量、产胶量及综合效益为目标。果园化栽培模式盛果期每公顷杜仲产果量达3600~4100千克,是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的32~40倍;盛果期每公顷果实和叶片总产胶量达520千克以上,是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的4.4倍:建园前11年每公顷年均产值达8.05万元,是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的5.8倍;每公顷年均净收益5.92万元,是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的10.6倍。杜仲果园化栽培是杜红岩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创的栽培模式,是杜仲天然橡胶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的最佳栽培模式,也是今后我国杜仲栽培的主要方向。
第二,杜仲雄花园栽培模式,以提高杜仲雄花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为主要目标。杜仲雄花高产园雄花盛产期每公顷年均雄花产量达3000~3600千克,建园前ll年每公顷年产值达12.27万元,年均净收益达7.50万元。
第三,杜仲叶用林栽培模式,以提高杜仲产叶量和质量为主要目标。杜仲叶盛产期每公顷产量达l2吨以上,每公顷年均产值4.78万元,净收益1.35万元。
2.1.2 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情况
以下表1—表3分别列出可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杜仲各部分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情况。
(1)传统药用栽培模式:采用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种植杜仲,第5年才开始结果,前6年累计每公顷产果量为l61.1千克,产叶量16.73吨,果实产胶量仅为l7.72千克;进入盛果期后,每公顷年均产果119千克,年均产叶量5.32吨,年均产胶量119.5千克;建园前11年,产胶量为950.1千克,年均产胶量86.4千克,前11年总投资9.11万元,总净收益6.16万元,总投资收益率67.62%。
(2)果园化栽培模式:采用果园化高效集约栽培模式,第2~3年就开始结果,前6年累计每公顷产果量高达6471.45千克,产叶量13.85吨,果实产胶量为711.85千克,其产果量和产胶量是传统模式产量的40.17倍。进入盛果期后,杜仲产果量大幅度提高,建园第7~ll年,每公顷年均产果量达3827.46千克,年均产胶量达421.02千克,为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的32.38倍。建园前ll年,每公顷杜仲果实产胶量2816.97千克,是传统栽培模式每公顷产胶量83.33千克的33.8倍。前11年总投资23.40万元,总净收益65.17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78.50%;与传统栽培模式比较可知,建园前11年,果园化栽培模式总投资金额是传统栽培模式的2.6倍,总净收益是传统模式的l0.6倍。
(3)雄花高产园栽培模式:建园前11年,雄花园栽培模式每公顷年均雄花产值l0.63万元,叶产值1.64万元,合计12.27万元;每公顷年均投资4.77万元,净收益为7.50万元,投资收益率157.23%。从表2可以看出,杜仲雄花园栽培模式前期投入较大,前6年年均净收益不太高;后期虽然雄花采集成本较高,但总体情况看,杜仲进入雄花盛产期后,单位面积产值和净收益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杜仲叶用林栽培模式:杜仲叶用林栽培模式杜仲叶和杜仲皮综合产胶量较高。但是,由于杜仲叶含胶量较低,杜仲橡胶原料和提取的成本较高,杜仲叶和杜仲皮内杜仲橡胶的利用必须与杜仲叶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降低杜仲叶和杜仲皮提胶的原料和加工成本,提高杜仲叶用林栽培模式的综合产出。
建园前6年,叶用栽培模式年均杜仲叶产值2.77万元,年均杜仲皮产值2.01万元,杜仲叶和皮每公顷年均总产值4.78万元。前6年每公顷总投资20.60万元,总产值28.71万元,总净收益8.11万元,投资收益率39.39%。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栽植密度较高,建园前期投资较大。虽然杜仲叶产量和产胶量较传统栽培模式高,但与杜仲果园化栽培和雄花园栽培模式比较,总体收益不高,投资收益率偏低。
2.2 我国杜仲种植产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杜仲在我国亚热带到温带的27个省(区、市)均有栽培,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种植面积约35.8万公顷。
杜仲中心产区大致在陕南、豫西南地区、湘西北、川东、川东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鄂西北地区。根据前述早期文献记载和现在残存的次生天然混交林和半野生状态的散生树木判断,这些地区是我国杜仲的自然分布区。
从自然分布的省区看,北自陕西、甘肃,南至福建、广西,东达浙江,西抵四川、云南,中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贵州等省(区)。这些省区基本上为局部分布,多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区。
新中国成立后的60余年问,国内许多地区引种杜仲获得成功,引种栽培范围扩大到河北、山东、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南部、宁夏、青海、内蒙古南部、新疆南疆地区、广东北部等地,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根据我国各地杜仲种植面积情况绘制出全国栀子种植竞争力分布图如下图3所示。表4列出我国各省(市)杜仲种植面积和主要种植地区分布情况。
目录
1 杜仲产业链概述 1
1.1 杜仲总体概述 1
1.2 杜仲产业链现状 2
2 杜仲种植产业竞争态势 4
2.1 杜仲种植产业总体概述与经济效益分析4
2.1.1 杜仲主要栽培方式 5
2.1.2 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情况 7
2.2 我国杜仲种植产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13
2.2.1 陕西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15
2.2.2 四川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16
2.2.3 河南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17
2.2.4 湖北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19
2.2.5 贵州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20
2.2.6 山东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21
2.2.7 甘肃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22
2.2.8 江西省杜仲种植产业现状 23
3 杜仲综合开发产业竞争态势 24
3.1 杜仲综合开发概述 24
3.1.1 杜仲胶提取深加工 24
3.1.2 杜仲绿原酸提取深加工 26
3.1.3 杜仲雄花茶加工 28
3.2 我国杜仲综合开发核心技术分析 30
3.2.1 杜仲综合开发核心技术总体竞争态势 30
3.2.2 杜仲胶提取核心技术竞争态势 35
3.2.3 杜仲绿原酸提取核心技术竞争态势 39
3.3 我国杜仲综合开发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43
3.3.1 我国杜仲综合开发产业总体规模分析 43
3.3.2 我国杜仲综合开发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46
3.4 我国主要杜仲综合开发企业 48
4 杜仲下游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53
4.1 杜仲药品市场应用前景 53
4.1.1 杜仲药品市场应用前景 55
4.1.2 杜仲药品市场主要应用企业 59
4.2 多种功能食品的优质原料(保健食品)市场应用前景 60
4.2.1 多种功能食品的优质原料市场应用前景 60
4.2.2 杜仲多种功能食品主要应用企业 64
4.3 杜仲橡胶市场应用前景 65
4.3.1 杜仲橡胶市场应用前景 65
4.3.2 杜仲橡胶市场主要应用企业 70
4.4 杜仲功能饲料及其产品市场应用前景 73
4.4.1 杜仲功能饲料及其产品市场应用前景 73
4.4.2 杜仲功能饲料及其产品市场主要应用企业 77
4.5 杜仲木材市场应用前景 78
4.5.1 杜仲木材市场应用前景 78
4.5.2 杜仲木材市场主要应用企业 79
4.6 杜仲功能型食用菌市场应用前景 80
4.6.1 杜仲功能型食用菌市场应用前景 80
4.6.2 杜仲功能型食用菌市场应用企业 81
5 湖南省杜仲产业化现状与建议 81
5.1 湖南省杜仲种植现状与竞争态势 81
5.1.1 湖南省杜仲种植现状 81
5.1.2 湖南省杜仲种植核心技术 82
5.1.3 湖南省杜仲种植核心机构 88
5.1.4 湖南省杜仲种植核心竞争力分析 89
5.2 湖南省杜仲综合开发产业现状与竞争态势 90
5.2.1 湖南省杜仲综合开发产业现状 90
5.2.2 湖南省杜仲综合开发核心技术 91
5.2.3 湖南省杜仲综合开发核心机构 94
5.2.4 湖南省杜仲综合开发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97
5.3 湖南省杜仲产业化风险预警与策略建议 98
5.3.1 湖南省杜仲产业化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98
5.3.2 湖南省杜仲产业化的策略与建议 99